
经济学奖自设立以来,一直伴随着争议。主要争议围绕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伦理基础虽然广泛,却与数学的严谨性相比较差。二是经济学奖的授予有时被认为与诺贝尔遗嘱中“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要求有所偏离。有些经济学家的贡献可能与其名声不相符,而新古典主义学派在处理金融危机方面的理论也有所不足。
自1969年经济学奖设立以来,尽管已纳入诺贝尔奖体系,但争议始终存在。有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包括1974年的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曾公开呼吁废除该奖项。哈耶克在领奖时明确表示,如果事先征求他的意见,他不会建议设立这个奖项。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也敦促瑞典皇家科学院废除经济学奖。诺贝尔基金会在2009年公开声明,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奖。但这一表述不久后又被撤回。诺贝尔家族对瑞典国家银行的做法持有批评态度,认为这是经济学者提升自身地位和声誉的举措。诺贝尔的侄孙Peter Nobel甚至将经济学奖项描述为“盗用诺贝尔之名”的行为。
总结来说,经济学奖的设立和运作一直饱受争议,争议内容包括奖项与诺贝尔遗嘱的不一致、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伦理基础与数学的严谨性的讨论、奖项设立的目的和动机,以及在诺贝尔奖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这些争议反映了经济学奖在学术界和公众心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补充信息: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规定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简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或瑞典银行经济学奖。2011年10月10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美国人萨金特和西姆斯因对政策手段及其经济影响的研究获得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