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F-22逐步淘汰时,中国的第四代战机或许将进行试飞。我渴望看到天空中出现我国的四代机,但遗憾的是,孩子们用纸折的飞机才能在天空中飞翔。
对于那些过于悲观的人来说,应该认识到现实情况。毕竟,我们的技术还有待提高。我们应更关注现实生活,而不是过分相信这些夸大其词的宣传。
在发动机选择上,我们只有国产的WS-10太行改和俄罗斯的AL-31F两种选择。WS-10的净推力为7.45吨,而AL-31F的净推力为7.9吨。如此有限的推力,如果尝试在矩形或矢量喷口上,飞机的飞行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无法正常起飞。此外,矩形喷口和二元矢量技术都要求极高的材料和工艺水平。矩形喷口在高温尾流下容易产生热应力,需要既坚固又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的材料。而二元矢量面临巨大的局部受力问题,其作动机构设计必须精确,材料要求也非常高。轻微的误差都可能导致爆炸。目前,除了美国,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具备这样的技术能力。中国在发动机领域与美国的差距至少有半个世纪,因此,我们所谓的四代战机尾部喷口(除了机头模仿F-35的设计外),实际上与三代机没有区别。
所谓的四代机,很大程度上只是宣传的需要。所谓的0.6马赫最佳包线进入的360度机动,24秒内都快失速了还转不完的“高机动性”,微小的发动机推力,有限的隐身能力,以及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如何放置弹仓的设计,都显示出我们的战机设计与实战需求相去甚远。如果真的用于实战,我宁愿选择在机场使用弹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