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DTA法测水的总硬度时,为什么滴定钙镁离子总量时,要控制pH=10,而滴定钙离子分量时要控制pH为12—13?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0-26 11:13:35
用EDTA法测水的总硬度时,为什么滴定钙镁离子总量时,要控制pH=10,而滴定钙离子分量时要控制pH为12—13?
在使用EDTA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时,滴定钙镁离子总量和分量时,pH值控制的不同是关键。首先,当滴定Ca2+和Mg2+的总体积时,选择铬黑T作为指示剂。铬黑T在pH8至11的范围内呈现蓝色,形成紫红色配合物,终点时溶液变为蓝色,因此需要将pH稳定在10,确保颜色变化的准确性。而在测定单独的钙离子时,pH值需要提高至12至13。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Mg2+完全转化为不溶的Mg(OH)2沉淀,从而避免对钙离子测定的干扰,确保结果的精确度。在这个pH范围内,钙离子与指示剂形成酒红色配合物,此时指示剂本身是纯蓝色,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会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然而,如果pH值过高,如13,指示剂本身也会变为酒红色,难以分辨终点,因此需要控制在12至13之间。
导读在使用EDTA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时,滴定钙镁离子总量和分量时,pH值控制的不同是关键。首先,当滴定Ca2+和Mg2+的总体积时,选择铬黑T作为指示剂。铬黑T在pH8至11的范围内呈现蓝色,形成紫红色配合物,终点时溶液变为蓝色,因此需要将pH稳定在10,确保颜色变化的准确性。而在测定单独的钙离子时,pH值需要提高至12至13。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Mg2+完全转化为不溶的Mg(OH)2沉淀,从而避免对钙离子测定的干扰,确保结果的精确度。在这个pH范围内,钙离子与指示剂形成酒红色配合物,此时指示剂本身是纯蓝色,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会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然而,如果pH值过高,如13,指示剂本身也会变为酒红色,难以分辨终点,因此需要控制在12至13之间。

在使用EDTA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时,滴定钙镁离子总量和分量时,pH值控制的不同是关键。首先,当滴定Ca2+和Mg2+的总体积时,选择铬黑T作为指示剂。铬黑T在pH8至11的范围内呈现蓝色,形成紫红色配合物,终点时溶液变为蓝色,因此需要将pH稳定在10,确保颜色变化的准确性。
而在测定单独的钙离子时,pH值需要提高至12至13。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Mg2+完全转化为不溶的Mg(OH)2沉淀,从而避免对钙离子测定的干扰,确保结果的精确度。在这个pH范围内,钙离子与指示剂形成酒红色配合物,此时指示剂本身是纯蓝色,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会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然而,如果pH值过高,如13,指示剂本身也会变为酒红色,难以分辨终点,因此需要控制在12至13之间。
进一步的测量方法中,当pH12时,镁离子沉淀,可以继续滴定钙离子。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将钙、镁原子化后,通过特定波长的吸收来测定其浓度,如钙离子在422.7nm,镁离子在285.2nm。这样,通过对比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水样中钙和镁的含量。
用EDTA法测水的总硬度时,为什么滴定钙镁离子总量时,要控制pH=10,而滴定钙离子分量时要控制pH为12—13?
在使用EDTA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时,滴定钙镁离子总量和分量时,pH值控制的不同是关键。首先,当滴定Ca2+和Mg2+的总体积时,选择铬黑T作为指示剂。铬黑T在pH8至11的范围内呈现蓝色,形成紫红色配合物,终点时溶液变为蓝色,因此需要将pH稳定在10,确保颜色变化的准确性。而在测定单独的钙离子时,pH值需要提高至12至13。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Mg2+完全转化为不溶的Mg(OH)2沉淀,从而避免对钙离子测定的干扰,确保结果的精确度。在这个pH范围内,钙离子与指示剂形成酒红色配合物,此时指示剂本身是纯蓝色,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会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然而,如果pH值过高,如13,指示剂本身也会变为酒红色,难以分辨终点,因此需要控制在12至13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