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游离余氯浓度达到0.3mg/L或以上,且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时,它能够有效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肠道病原菌如伤寒和痢疾细菌,以及钩端螺旋体和布氏杆菌等。
2. 使用氯胺进行消毒时,由于化合余氯通常比游离余氯高出一倍以上,因此需要将接触时间延长至至少2小时。
3. 对于肠道病毒,如传染性肝炎病毒和小儿麻痹病毒等,它们对氯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尽管如此,据报告指出,如果游离余氯水平保持在0.5mg/L,并且接触时间在30至50分钟之间,这些病毒同样能够被有效灭活。
4. 当怀疑水源可能受到肠道病毒污染时,应适当增加氯消毒的剂量和接触时间,以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5. 在集中式给水管网的末端,游离余氯的含量被用作判断水质是否再次受到污染的一个指标。
6. 根据水质标准,水在接触30分钟后,游离余氯的含量不应低于0.3mg/L。对于末梢水,游离余氯的最低要求不应少于0.05mg/L,这一要求适用于加氯消毒的情况。
7. 此类规定有助于确保供水系统的持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