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骨灭活是一种医疗技术,其过程包括将骨骼内的病毒完全消除,之后再将处理过的骨骼移植给患者。
2. 在灭活过程中,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被终止,同时血清中的补体活性也被破坏,这一过程被称为灭活。
3. 灭活可以通过热处理或使用化学物质如甲醛、丙酮、酚等来实现,目的是杀死病原性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并将其制成灭活疫苗。
4. 灭活处理不会破坏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从而保证了疫苗的有效性。
5. 在血清产品的生产中,热灭活可能会引起血清中沉淀的形成,这些沉淀有时被认为是微生物污染的标志。
6. 为了检测污染或促进沉淀溶解,实验室通常会将血清在37℃下温育,但这有时会导致更多的蛋白质沉淀,增加了实验者的工作量和时间消耗。
7. 为了确认血清是否受到污染,实验室会进行显微镜检查、无菌培养试验和革兰氏染色试验,这些步骤对实验者来说既耗时又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