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雪花的形态多种多样,每一片都独具特色,但它们几乎都呈现出六角形的基本结构。我国在两千年前西汉时期,韩婴在其著作《韩诗外传》中提及,“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南北朝诗人庚信也在他的诗作中赞美:“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在当时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这样的发现实属不易。欧洲直到1611年,德国的刻卜勒在其作品《六面形雪》中才记述了雪晶为六角形,这比我国晚了至少一千三百年。
唐宋时期的诗人也有以六出雪花为题材的诗作,如唐代武将高骈的《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韩琦的《咏雪诗》:“六花迎腊至,望雪一开颜”。那么,为什么雪花会是六角形呢?汉代刘熙在《释名》中提出了一种解释:“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这自然不足以成为科学的解释。宋代朱熹在他《语类》中的解释是:“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缵开,成棱瓣也。又六者阴数,太阴元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这种解释同样缺乏科学依据。
雪花之所以呈现六角形,是因为它们是在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在冰燃隐晶的基础上由水气凝华长大而成的。冰晶是一种晶体,其分子排列有序,自然形成六角形的结构,因此雪的结晶也继承了这一形状。
关于雪花的大小和重量,李白在《北风行》中用艺术夸张的手法描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科学测定显示,已知最大的雪花直径可达到二十厘米。有人计算过,一立方米雪中包含了数十亿颗雪花。雪花由于密度较低,重量轻盈,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常常轻盈飘落,遇到其他雪花时还容易附着在一起,形成直径可达几厘米的大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