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毒物的危害性是指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0-30 21:13:35
文档

毒物的危害性是指什么?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皮肤和眼睛受到毒物沾染时,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接触大量毒物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找医生检查。
推荐度:
导读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皮肤和眼睛受到毒物沾染时,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接触大量毒物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找医生检查。


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使用无毒或低毒的代替品。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相对而言的。从广义上讲,世界上没有绝对有毒和绝对无毒的物质。任何外源化学物只要剂量足够,均可成为毒物。例如,正常情况下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当过量的氟化物进入机体后,可使机体的钙、磷代谢紊乱,导致低血钙、氟骨症和氟斑牙等一系列病理性变化。人们赖以生存的氧和水,如果超过正常需要进入体内,如纯氧输入过多或输液过量过快时,即会发生氧中毒或水中毒。食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一次摄入60g左右,也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而发病。如一次摄入200g以上,即可因电解质严重紊乱而死亡。反之,一般认为毒性很强的毒物,如砒霜、汞化物、氰化物、蛇毒、乌头、雷公藤等也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皮肤和眼睛受到毒物沾染时,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接触大量毒物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找医生检查。
由于毒物种类繁多,危害程度不同。把生产中接触的毒物按其危害程度逐一排队,按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措施逐步改善劳动条件,减轻或消除其危害,这便是对毒物进行分级的意义。分级原则包括职业性接触毒物程度分级,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毒物

文档

毒物的危害性是指什么?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皮肤和眼睛受到毒物沾染时,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接触大量毒物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找医生检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