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等是空吗,是否是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0-30 19:28:21
十二因缘等是空吗,是否是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当我们听到十二因缘、六道轮回等教义时,这些知识的接收和理解都是基于的因缘心。但因缘心并非真心,真心是无所住、无所得的。它既不执着于有所住,也不执着于无所得。3.佛法虽然广泛深奥,但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个人身心的解脱,而不是成为佛教研究专家,那么遵循本宗的经典教诲,进行读诵、受持,并广为他人解说就足够了。在现代,许多人信仰净土,通过听闻净土五经一论,持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也能找到通往解脱之路。
导读2.当我们听到十二因缘、六道轮回等教义时,这些知识的接收和理解都是基于的因缘心。但因缘心并非真心,真心是无所住、无所得的。它既不执着于有所住,也不执着于无所得。3.佛法虽然广泛深奥,但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个人身心的解脱,而不是成为佛教研究专家,那么遵循本宗的经典教诲,进行读诵、受持,并广为他人解说就足够了。在现代,许多人信仰净土,通过听闻净土五经一论,持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也能找到通往解脱之路。

1. 在佛教中,十二因缘是描述生命流转的法则,它从“无明”开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众生轮回的链条,而佛陀教导我们认识到无我,从而跳脱这个轮回。
2. 当我们听到十二因缘、六道轮回等教义时,这些知识的接收和理解都是基于我们的因缘心。但因缘心并非真心,真心是无所住、无所得的。它既不执着于有所住,也不执着于无所得。
3. 佛法虽然广泛深奥,但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个人身心的解脱,而不是成为佛教研究专家,那么遵循本宗的经典教诲,进行读诵、受持,并广为他人解说就足够了。在现代,许多人信仰净土,通过听闻净土五经一论,持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也能找到通往解脱之路。
十二因缘等是空吗,是否是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当我们听到十二因缘、六道轮回等教义时,这些知识的接收和理解都是基于的因缘心。但因缘心并非真心,真心是无所住、无所得的。它既不执着于有所住,也不执着于无所得。3.佛法虽然广泛深奥,但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个人身心的解脱,而不是成为佛教研究专家,那么遵循本宗的经典教诲,进行读诵、受持,并广为他人解说就足够了。在现代,许多人信仰净土,通过听闻净土五经一论,持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也能找到通往解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