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法典》并未统一规定协议约定的违约金最高限额,理论上限是不能超过守约方实际损失的30%。但实际损失的确定需要守约方提供证据。
2. 关于协议约定的违约金最高限制,法律没有统一标准。《民法典》允许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法,若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可请求增加;若过分高于实际损失,可请求减少。
3.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民法典》强调违约金的补偿性,但在迟延履行的情况下,违约金与实际履行可以并存,存在惩罚性违约金的空间。
4. 违约金一旦约定即有效,法官和仲裁庭无权宣告违约金条款无效,以尊重合同自由原则。
5. 违约金纠纷的诉讼流程包括:递交诉讼状,法院审查并送达被告,被告提交答辩状,法院通知开庭审理,法庭调查和辩论,调解不成则及时判决,最后宣告判决。
6. 合同中的违约金限制需视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合作标的额而定,法律上的限制适用于具体的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