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周期的定义是指一国经济活动的波动,通常被分为四个阶段:谷底、扩张、顶峰和收缩。
经济周期的谷底阶段,GDP增长率由负转正,企业裁员现象减少,但尚未出现新就业机会,失业率较高,企业通过加班和临时工应对需求增长。
在扩张晚期,加班时间增加,企业信心增强,开始增加全职员工,失业率下降。
顶峰阶段,企业新雇用放缓,失业率继续下降。
进入衰退期,经济活动水平下降,企业开始裁员,失业率上升。
经济指标能反映经济状况,分为先行、同步、滞后三大类。先行指标如制造业平均每周生产小时数、平均每周初次领取失业救济金失业人员、消费品和原材料新订单、供应管理机构新订单指数、非国防工业制造商生产资本新订单等,先行指标的拐点通常领先于经济拐点。
同步指标如非农就业人员数量、个人真实收入、工业生产指数、制造业和贸易部门销售额等,同步指标与经济总体变化拐点相同。
滞后指标如平均失业持续时间、存货销售比、单位劳动成本变化、银行平均优惠贷款利率、工商业贷款余额、消费者分期贷款收入比、服务业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化等,滞后指标的拐点通常滞后于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分析探讨各经济指标和经济的影响,数据来源包括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各国统计局数据、行业协会发布的发展行业指数等。
经济包括货币、财政、信贷、债务、税收、利率与汇率、产业、收入分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