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导率是表示物质传输电流能力强弱的一种测量值。当施加电压于导体的两端时,其电荷载子会呈现朝某方向流动的行为,因而形成电流。电导率是以欧姆定律定义为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的比率。有些物质会有异向性的电导率,必需用 3 X 3 矩阵来表达。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西门子/公尺 (S·m-1)。
电导率与温度有关。实验中,电导池用比电阻已知的溶液校准,所以长度 l 和面积 A 不需要知道。如果校准液的电阻为 R,电导池常数 C 由下式可得,比电导为比电阻的倒数。电导率也与温度有关。有时,长度 l 与面积 A 的比值被称为电导池常数,以 G 表示,电导率以 G 表示,于是,比电导可写为。
电导与电阻互为倒数关系。导体如金属、电解质溶液,一般有很高的电导率,很低的电阻率。绝缘体如玻璃、干燥的木材、塑料、橡胶或真空这类物质的电导率很低,电阻率很高。半导体如电导率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在不同的状况下,电导率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暴露于电场或某种频率的光波,最重要地,温度和半导体材料的成份。
固态半导体的掺杂程度会造成电导率很大的变化。增加掺杂程度会造成高电导率。水溶液的电导率高低跟其内含溶质盐的浓度有关,或其他会分解为电解质的化学杂质。水样本的电导率是测量水的含盐成分、含离子成分、含杂质成分等等的重要指标。水越纯净,电导率越低(电阻率越高)。水的电导率时常以电导系数来纪录;电导系数是水在 25°C 温度的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