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挺准的的。但更多对应的是黄淮区域,其他地区可能会有所偏差。
在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明史中极具生命力的一项文化遗产,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发现、研究、创造出来的反 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