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铸型吸热,靠近型腔表面的金属很快就降到凝固温度,凝固成一层外壳,温度下降,合金逐层凝固,凝固层加厚,内部的剩余液体,由于液体收缩和补充凝固层的凝固收缩,体积缩减,液面下降,铸件内部出现空隙,直到内部完全凝固,在铸件上部形成缩孔。
已经形成缩孔的铸件的铸件继续冷却到室温时,因固态收缩,铸件的外形轮廓尺寸略有缩小。
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措施:
1、合理选用铸造合金;
2、按照定向凝固原则进行凝固;
3、合理地确定内浇道位置及浇注工艺;
4、合理地应用冒口、冷铁和补贴等工艺措施。
扩展资料
影响缩孔与缩松的因素
1、金属性质
金属熔体的液态体收缩系数和液态及凝固的收缩率越大,缩孔和缩松的容积越大。而金属的固态收缩系数越大,缩孔及缩松的容积越小,其形成的趋势也越小。
2、铸型条件
铸型的激冷能力越强,缩孔及缩松的容积越小。因为铸型的激冷能力强,易造成浇注与凝固几乎同时进行的条件,使金属收缩在较大程度上被后注金属液所填充,实际发生收缩的液态金属量减少。
3、浇注条件
浇注温度越高,金属的液态收缩越大,缩孔的容积越大。但是,在具有冒口的条件下,高的浇注温度有助于提高冒口的补缩能力而减小缩孔的容积。浇注速度越缓慢,浇注时问越长,缩孔容积越小。
4、铸件尺寸
铸件壁厚尺寸越大,形成缩孔和缩松的趋势越大。因为在铸件表层凝固后,厚壁铸件内部的金属液温度很高,液态收缩量很大,导致缩孔及缩松的容积较大。
5、补缩压力
在凝固过程中施加补缩压力,可有效减小缩孔及缩松形成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缩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缩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