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孔子拜老子为师的资料复杂吗?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0-25 06:13:12
文档

孔子拜老子为师的资料复杂吗?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历史有孔子问礼的故事,从而五十而知天命,没有记载是否从师于老子。不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于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的问题,真实性有待考量。1老子其人,其生卒年代为何,生平事迹怎样,至今仍无定论,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老子作为某个具体的个体存在过,关于他的言论,其实都是战国早期由后人整理收集的。2这个故事出现于《庄子》,庄子是反对儒家学说中利用仁义的教化来束缚人的本性的,所以他很有可能是杜撰了这个故事,借以抨击儒家学说,抬高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推荐度:
导读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历史有孔子问礼的故事,从而五十而知天命,没有记载是否从师于老子。不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于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的问题,真实性有待考量。1老子其人,其生卒年代为何,生平事迹怎样,至今仍无定论,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老子作为某个具体的个体存在过,关于他的言论,其实都是战国早期由后人整理收集的。2这个故事出现于《庄子》,庄子是反对儒家学说中利用仁义的教化来束缚人的本性的,所以他很有可能是杜撰了这个故事,借以抨击儒家学说,抬高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历史有孔子问礼的故事,从而五十而知天命,没有记载是否从师于老子。不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于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的问题,真实性有待考量。 1 老子其人,其生卒年代为何,生平事迹怎样,至今仍无定论,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老子作为某个具体的个体存在过,关于他的言论,其实都是战国早期由后人整理收集的。 2 这个故事出现于《庄子》,庄子是反对儒家学说中利用仁义的教化来束缚人的本性的,所以他很有可能是杜撰了这个故事,借以抨击儒家学说,抬高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文档

孔子拜老子为师的资料复杂吗?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历史有孔子问礼的故事,从而五十而知天命,没有记载是否从师于老子。不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于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的问题,真实性有待考量。1老子其人,其生卒年代为何,生平事迹怎样,至今仍无定论,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老子作为某个具体的个体存在过,关于他的言论,其实都是战国早期由后人整理收集的。2这个故事出现于《庄子》,庄子是反对儒家学说中利用仁义的教化来束缚人的本性的,所以他很有可能是杜撰了这个故事,借以抨击儒家学说,抬高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