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作总数约218首,涉及广泛的题材,既有边塞风光的壮丽描绘,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他的生平跌宕起伏,从早年家贫,到晚年仕途显达,这种人生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高适曾在梁宋地区寓居,与李白、杜甫等文坛巨匠结交,这些交流无疑丰富了他的文学修养。
步入仕途较晚,但高适的政治生涯同样充满波折。他在哥舒翰幕府中担任掌书记,后历任绛郡长史、谏议大夫、淮南节度使等职。在军事上,他参与平定了永王李璘的叛乱。在地方治理上,他曾任职彭州、蜀州刺史,并最终成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高适的诗作体现了唐代的雄浑气魄,同时表现出他个人的苍凉与悲切。他在失意时创作的《蓟门五首》等作品,深刻揭露了社会现实。在淇上寓居期间,他的山水田园诗作则展现了另一番景象,如《别韦参军》《燕歌行》等。
高适的诗文集在唐代已有结集,后世版本众多,其中主要的有《四部丛刊》影印的明代铜活字本《高常侍集》八卷和《全唐诗》中的四卷本。此外,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高适集校注》是当代流行的版本,分别收录了244首诗和249首诗。崇文书局2020年出版的《高适诗全集》则收录了258首诗歌,是现今收录作品最多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