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永嘉禅讲座——真妄不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0-31 10:46:20
文档

永嘉禅讲座——真妄不二

在“夫妙悟通衢,则山河非壅,迷名滞相,则丝毫成隔”之后,大师进一步指出,万法的根源,实相的本真,尘沙般的迷惑和六道轮回,皆源于真宗。尽管万法看似千差万别,但它们的根源都是实相。凡夫的迷惑和分别,实际上从未离开过真心。因此,真妄并无差异,愚痴与智慧之别,才导致了虚妄的分别。由于凡夫不解事物的无形之畔和穷虚之域,只见事相而不见理体,这就陷入了迷惑颠倒。例如,初修行者可能认为只有打坐、诵经才是修行,而日常行事则是生死轮回,将事与理分割开,因而无法见道。若不在通达的理上修行,只在事相上纠缠,则永远困于生死之中。
推荐度:
导读在“夫妙悟通衢,则山河非壅,迷名滞相,则丝毫成隔”之后,大师进一步指出,万法的根源,实相的本真,尘沙般的迷惑和六道轮回,皆源于真宗。尽管万法看似千差万别,但它们的根源都是实相。凡夫的迷惑和分别,实际上从未离开过真心。因此,真妄并无差异,愚痴与智慧之别,才导致了虚妄的分别。由于凡夫不解事物的无形之畔和穷虚之域,只见事相而不见理体,这就陷入了迷惑颠倒。例如,初修行者可能认为只有打坐、诵经才是修行,而日常行事则是生死轮回,将事与理分割开,因而无法见道。若不在通达的理上修行,只在事相上纠缠,则永远困于生死之中。


从开始到愚智自异耳这一大段内容,永嘉大师运用其智慧之笔,深入剖析了真与妄的本质和起源。他阐述,真指的是本体,妄则是现象;凡夫只见现象而不见本体,如同盲人不见实物。永嘉大师详细阐释,使我们对真妄的认识开始重塑,若放下固有的错误知见,便能随大师指引,将现象与本体融为一体。实际上,现象与本体本是一体,说一体却分为两处,但这却是凡夫悟道的第一步,是初尝佛法滋味的契机。
在“夫妙悟通衢,则山河非壅,迷名滞相,则丝毫成隔”之后,大师进一步指出,万法的根源,实相的本真,尘沙般的迷惑和六道轮回,皆源于真宗。尽管万法看似千差万别,但它们的根源都是实相。凡夫的迷惑和分别,实际上从未离开过真心。因此,真妄并无差异,愚痴与智慧之别,才导致了虚妄的分别。
由于凡夫不解事物的无形之畔和穷虚之域,只见事相而不见理体,这就陷入了迷惑颠倒。例如,初修行者可能认为只有打坐、诵经才是修行,而日常行事则是生死轮回,将事与理分割开,因而无法见道。若不在通达的理上修行,只在事相上纠缠,则永远困于生死之中。
未悟道者只见事相,不见理,因此执着于事相上的修行,而不理解理上的修行。他们不知道事相中包含了理体,理体也不离事相。有无之间的差异未被理解,导致执着于有或空,而非中道。只有理事不二地修行,才有机会领悟中道实相。
永嘉大师进一步阐述理体与事相的关系,指出可以通过纷纭差别的色相看到万法的本来面目。万物看似有形,追究到底却是非相;声音看似具体,追究到底却是无声。这是理事不二、妙智与了知不二的体现。
大师用比喻说明设立空、有是为了破除常见和断见,而非真有空有。中道不偏,非有非空,只是为了指示中道。中道本身也不是实有,何况空有?
理解了这个道理,通达万法的源头,超出了凡夫的认知范围。真妄同源,不一不异,愚智之别,只是真妄说法的表面原因。

文档

永嘉禅讲座——真妄不二

在“夫妙悟通衢,则山河非壅,迷名滞相,则丝毫成隔”之后,大师进一步指出,万法的根源,实相的本真,尘沙般的迷惑和六道轮回,皆源于真宗。尽管万法看似千差万别,但它们的根源都是实相。凡夫的迷惑和分别,实际上从未离开过真心。因此,真妄并无差异,愚痴与智慧之别,才导致了虚妄的分别。由于凡夫不解事物的无形之畔和穷虚之域,只见事相而不见理体,这就陷入了迷惑颠倒。例如,初修行者可能认为只有打坐、诵经才是修行,而日常行事则是生死轮回,将事与理分割开,因而无法见道。若不在通达的理上修行,只在事相上纠缠,则永远困于生死之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