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指北针测量距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1-09 21:47:02
如何用指北针测量距离?
1.使用测绘尺直接量算图上距离。2.使用里程计测量轮读取图上距离。首先,将红色指针归零;其次,平稳持握仪器,将里程计测量轮轻放在起点上,沿着所要量取的路线向前滚动至终点;最后,根据指针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线,直接读出相应的实地距离。例如,在1:50000的地图上,从甲点量至乙点,如果仪器表盘上的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个刻线,那么甲乙两点间的实地距离为7公里。同样,在1:100000的地图上量得14个刻线,甲乙两点间的距离为14公里。此外,与相应比例(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地图也可以通过换算量读。
导读1.使用测绘尺直接量算图上距离。2.使用里程计测量轮读取图上距离。首先,将红色指针归零;其次,平稳持握仪器,将里程计测量轮轻放在起点上,沿着所要量取的路线向前滚动至终点;最后,根据指针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线,直接读出相应的实地距离。例如,在1:50000的地图上,从甲点量至乙点,如果仪器表盘上的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个刻线,那么甲乙两点间的实地距离为7公里。同样,在1:100000的地图上量得14个刻线,甲乙两点间的距离为14公里。此外,与相应比例(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地图也可以通过换算量读。

如何使用指北针测量距离?
1. 使用测绘尺直接量算图上距离。
2. 使用里程计测量轮读取图上距离。首先,将红色指针归零;其次,平稳持握仪器,将里程计测量轮轻放在起点上,沿着所要量取的路线向前滚动至终点;最后,根据指针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线,直接读出相应的实地距离。例如,在1:50000的地图上,从甲点量至乙点,如果仪器表盘上的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个刻线,那么甲乙两点间的实地距离为7公里。同样,在1:100000的地图上量得14个刻线,甲乙两点间的距离为14公里。此外,与相应比例(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地图也可以通过换算量读。
3. 使用距离估定器概略测定现地目标的距离。距离估定器两尖端的间隔是照准与准星间距离的1/10。通过相似三角形关系,可以测定现地目标的距离。已知两目标(物体)与所在点距离,求此两目标(物体)之间的间隔,可用公式:两目标之间的间隔=两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1/10。打开仪器,用眼紧靠照准,瞄准目标,如果两目标(物体)恰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夹住,又已知两目标点与所在点之间的距离为100米,则两目标点间的间隔为10米。其余情况可以按照此方法计算。如果两目标(物体)间的间隔不一定恰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夹住,而是小于或大于其间隔,可以采用公式:两目标点间的间隔=两目标与所在点间的距离×1/10×两目标所占两尖端间隔的倍数。例如:已知两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为100米,测得两目标间的间隔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隔的7/10,则两目标间的间隔为7米。如果两目标间的间隔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隔的1.5倍,则两目标间的间隔为15米。已知物体的宽度或两目标之间的间隔,求目标与所在点间的距离,可用公式: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已知目标的间隔×10。例如:已知前方丙目标间的间隔为12米,正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照准,则目标点与站立点间的距离为120米。如果已知目标的间隔,但在瞄准时,小于或大于距离估定器两尖端的间隔,可用公式:目标与所在地点的距离=(目标的实际间隔×10)/目标占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的间隔的倍数。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距离估定器测定现地目标距离的方法简便,但精度不高。
如何用指北针测量距离?
1.使用测绘尺直接量算图上距离。2.使用里程计测量轮读取图上距离。首先,将红色指针归零;其次,平稳持握仪器,将里程计测量轮轻放在起点上,沿着所要量取的路线向前滚动至终点;最后,根据指针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线,直接读出相应的实地距离。例如,在1:50000的地图上,从甲点量至乙点,如果仪器表盘上的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个刻线,那么甲乙两点间的实地距离为7公里。同样,在1:100000的地图上量得14个刻线,甲乙两点间的距离为14公里。此外,与相应比例(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地图也可以通过换算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