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见证了人类文明的飞速进步。在21世纪之初,20世纪的许多科技成就仍然令人惊叹。例如,谁能想到电子网络(Internet)能够让电子邮件瞬间穿越时空?或者信用卡能够取代现金,实现远程交易?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人体芯片技术,即VeriChip,已逐渐成为现实。人体芯片技术的出现得益于以下几个技术背景:
首先,通用产品码(UPC)技术为人体芯片技术奠定了基础。我们现在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商品上的条形码,这些条形码使商品具有了全球唯一性的标识。然而,早期的UPC技术提出了一种激进的想法:在商品中加入微量的放射性物质,通过放射性的大小来区分商品的价格。尽管这个想法由于对放射性物质的恐惧而被放弃,但它启发了人们寻找更“主动”的识别技术,这种技术最终演变成了人体芯片。
其次,911事件后,紧急救援人员在现场用记号来标记伤员,而美国士兵在颈部佩戴的身份牌则包含关键个人信息。这些应急情况和对特殊团体的需求促使了对植入式识别装置的探索。例如,走失儿童、病人和宠物需要更有效的识别和寻找方法。传统的被动识别方式,如佩戴标识物,存在丢失或被遗弃的风险。相比之下,植入式装置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并提供主动的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甚至能够实时报告携带者的健康状态。
人体芯片的研究和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进行了多年。最初,芯片被植入动物体内以进行身份鉴别。1998年,布莱恩·沃里克教授实验性地在自己前臂植入芯片,以测试是否可以通过电脑追踪自己的位置。应用数据公司(Applied Digital Solutions)生产的“VeriChip”是首批植入式芯片之一,它呈米粒状,长约12毫米,储存有个人基本信息,并能发射无线信号供扫描设备读取。
尽管人体芯片技术具有巨大潜力,但也面临着技术和伦理上的挑战。例如,VeriChip作为一种无源芯片,只有在被扫描时才能传递信息,这可能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应用。芯片的能量来源和敏感度也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此外,人们对于隐私侵犯的担忧也在增加,芯片可能会被用于不当目的,如跟踪个人行踪,增加犯罪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体芯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美国应用数据公司推出的“数字天使”芯片模型,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能够监控携带者的健康状况并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发送紧急求助信号。研究者们相信,芯片植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够实现与计算机的直接交流,还能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