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狭义货币(M1)包括M0(即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的活期存款。
2. 广义货币(M2)则涵盖了M1的内容,并增加了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客户的保证金。
3. M3则更加广泛,包括M2的所有内容,并进一步增加了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4. M2与M1之间的差额通常被称为“准货币”,它反映了货币供应中较为活跃但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那么流动的部分。
5. M3的设立是为了反映金融市场上不断出现的创新金融工具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6. 银行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的分类有助于银行监控货币供应的结构和动态。
7. 在我国,货币供应量被划分为三个层次,这种分类有助于银行清晰地了解和把握货币供应的不同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