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拣尽寒枝不肯栖可以解释一下吗?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1-06 06:02:14
文档

拣尽寒枝不肯栖可以解释一下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深处的无限幽恨。它在寒冷的树枝间不断盘旋,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推荐度:
导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深处的无限幽恨。它在寒冷的树枝间不断盘旋,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拣尽寒枝"是对孤鸿的行动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并暗示出当时的凄凉处境。它表示即使无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深处的无限幽恨。
它在寒冷的树枝间不断盘旋,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落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文档

拣尽寒枝不肯栖可以解释一下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深处的无限幽恨。它在寒冷的树枝间不断盘旋,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