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结婚率的下降与整体人口因素有关。在2018年,中国的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比2017年的出生人口1723万人减少了2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2018年全国出生率为10.94‰,较2017年的12.43‰进一步下降。全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步伐并未减缓,到2010年只有11.9‰。若以22岁为结婚年龄来看,2010年出生的人口将在2032年左右进入结婚生育阶段。
2. 专家认为,结婚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是选择不结婚的人群比例在上升,尤其是女性。恋爱都没有机会谈,怎么有时间结婚呢?这反映了如今城市年轻人面临的窘境。即使是有稳定恋情的年轻人,其中不少也表示不敢轻易“谈婚论嫁”。
3. 上海白领徐珊直言,“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结婚后又必然会考虑生子和育儿的支出”,从个人到家庭的转变并非易事。经济发达地区房价相对高昂,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年轻人走入婚姻的步伐。
4. 于贤直言:“没有房子,丈母娘肯定不愿意,住在合租房里也有诸多不便。”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陆杰华曾经指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几代人之间的婚姻和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许多“80后”和“90后”,晚婚、未婚等现象越来越普遍。社会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5.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生活成本、育儿费用的增加,也是人们结婚意愿下降的原因之一。从积极方面看,结婚率连降的背后是不少适婚女性不受婚姻羁绊,经济独立,生活自由自在。而不少适婚男性会洗衣做饭,或叫外卖、干洗衣服,对女性依赖度减弱了。
6. 当不少适婚男女都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自我,结婚意愿就不那么强烈了,就会影响到结婚率。就此来看,结婚率连降是数见不鲜的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