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简述如下:
1. 0级:表现为正常肌张力。
2.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仅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出现最小的阻力或突然的卡住和释放。
3. 1+级(注意:此处原文的“3、1+”应改为“3+”以保持数字序列的连续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的50%内出现突然卡住,而在剩余的50%范围内呈现最小阻力。
4. 2级:肌张力明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5.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导致被动活动困难。
6. 4级:表现为僵直,受累部分在被动屈伸时完全僵直,无法活动。
被动活动的肌张力分级是根据PROM(胎膜早破)不同阶段肌肉不同位置的阻力来区分的;而改良Ashworth标准是根据关节活动范围不同阶段呈现的阻力来划分的。
肌张力是保持身体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它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静息状态下的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肌张力异常可分为降低和增高两种情况。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由持续性或间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异常运动和(或)姿势的运动障碍,这些异常运动可由随意动作诱发或加重,主要包括模式性、扭转性和颤抖性动作。与假性肌张力障碍相区别,这一定义的制定反映了肌张力障碍复杂表现和病因认识的逐步深入。
当前的肌张力障碍分类方法,根据临床特征和病因进行,旨在指导诊断与治疗,并促进基础与临床研究。这种分类方法既体现了不同临床分类标准的特点,也显示了研究者对肌张力障碍认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