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
1. 攻击性弱:女性攻击性普遍低于男性,这种差异从幼儿时期开始,延续至成年。因此,女性实施的犯罪数量少于男性,尤其在暴力犯罪方面。
2. 主动性低:女性通常比男性更被动、更依赖他人。无论是青少年依赖父母,成年依赖配偶,还是老年依赖子女,社会传统观念也鼓励女性表现出与世无争、安详宁静的态度。这种被动性使得女性犯罪率相对较低,且往往与特定情境相关。
3. 道德观念:尽管有观点认为女性道德观念较强,但在女性惯犯和累犯中,道德败坏与男性犯罪者无本质差异。
4. 自尊心和虚荣心:过强的自尊心或不当的虚荣心,若缺乏有效自我调节,可能促使女性犯罪。强烈的虚荣心是女性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
5. 忍耐性:女性忍耐性较高,面对挫折时更多采取非侵犯性行为。但过度克制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或累积压力,进而引发犯罪。
6. 应付挫折的方式:女性通常不采取男性那样的表面化或违反社会规范的方式来应对挫折,而是可能采用消极退缩的方式,如自我攻击、退化性反应等。
7. 恐惧、胆小和焦虑:女性普遍较胆小、多虑,容易感到恐惧和焦虑,因此,她们较少参与犯罪活动。
8. 智力特征:调查显示,女性犯罪者中智力落后者占10-15%,而卖淫者中智力落后者占40%,智力因素可能在女性犯罪中发挥作用。
9. 情境因素:外界情境和心理状态对女性冲动行为有重要影响。例如,男性暗示、性冲动、诱惑物等因素可能在女性犯罪行为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