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海关总署宣布,截至上半年,全国共有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了5010家海关注册企业,累计注册企业数量达到了85045家。同期内,这些区域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6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4.3%。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占到了我国同期外贸总额(14.6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的10.97%。这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动我国外贸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何晓睿,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的副司长,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促进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这些区域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了政策的有效实施,也显示了市场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外贸增长相对缓慢,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表现却颇为亮眼。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优化以及国际合作的加深等。
何晓睿进一步表示,未来海关总署将继续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更多创新举措落地,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他还透露,海关总署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范围,并探索新的开放模式,以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入驻,促进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
据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良好表现不仅得益于政策的支持,还在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灵活的管理机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更好地吸引外资,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
总体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正逐渐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