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城西,有退酤、治觞二里,皆以酿酒为业。河东人刘白堕,尤善酿酒。每至夏季六月,烈日炎炎,他便将酒置于阳光下曝晒,一旬之后,酒质稳定,饮之香甜醉人,令人神清气爽,酒力持久,月余方醒。
当时,京师朝贵多有外放,远赴藩地任职,常以刘白堕之酒为馈赠。因其远途而来,故名“鹤觞”,亦称“骑驴酒”。永熙年间,南青州刺史毛鸿宾携带鹤觞之酒赴藩,途中遇贼。贼人偷饮即醉,尽被擒获,故又名“擒奸酒”。民间流传一句谚语:“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
《洛阳伽蓝记》记载了这些趣事,作者杨炫之生平不详,只知曾为北魏官员,曾在洛阳居住。东魏武定五年,他重游洛阳,见城郭残破,宫殿倾塌,寺庙荒废,不禁感慨万千,遂撰成此书。书中以佛寺为中心,记录了北魏变乱的政局,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
法云寺位于洛阳西阳门外,市处御道之南。文中详细描述了退酤、治觞二乡的酿酒工艺,尤其着重介绍了刘白堕的酿酒技艺。《水经注》中也记载了河东人刘堕善酿之事,时代相近,故推测白堕可能为刘堕之字。
南青州在今山东沂水一带,刘白堕的酒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品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酿造业的发达反映了当时城乡经济生活的繁荣,消费能力的提升。书中所记洛阳的繁荣景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然而,文末提到的路贼横行之事,却与书中所描述的“百姓殷阜,年登俗乐”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出当时民俗的败坏。文中“游侠”一词,指的是一些地方上的不务正业之辈,他们游惰强横,与京中王公贵族的奢靡行为相呼应。
《洛阳伽蓝记》不仅是一部地理著作,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毛晋跋文称其“妙笔葩芬,奇思清峙”,故其中不乏可作游记小品赏览之处。书中还有一些诡怪的故事,为魏晋志怪小说的支流。刘白堕的酒虽不同于神怪,但也颇为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