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U性能的关键指标
1. 主频,亦称时钟频率,表征CPU内核运行的时钟频率,即CPU内部数字脉冲信号振荡的速度。
2. 外频,指的是CPU与主板运行同步的速度。
3. 前端总线(FSB)频率
总线是连接CPU、内存芯片以及与之通信的设备的硬件通道。前端总线负责连接CPU与主内存以及至磁盘驱动器、调制解调器、网卡等系统外设。总线频率通常以MHz表示,影响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前端总线(FSB)频率的提高,直接增加了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其计算公式为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4. 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与电脑技术中,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两种状态,CPU内部的这两种状态称为“位”。
字长:指的是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钟周期)能够一次性处理的二进制数值位数。例如,8位CPU意味着每次处理8位二进制数,而32位CPU则能处理32位二进制数。字节与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只需要8位二进制表示,因此8位通常被称作一个字节。字长长度因CPU类型而异,对于不同CPU,字长长度也不尽相同。例如,8位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CPU一次可处理4个字节,64位CPU则可以处理8个字节。
5. 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定义了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保持外频不变的情况下,倍频系数的增加会导致CPU频率的提升。然而,单纯追求高倍频而提高主频的CPU可能会遇到“瓶颈”问题,因为CPU从系统获取数据的速度有限,不能完全跟上高运算速度的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