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处理工艺中,如果顺序是先进行生化处理后进行物化处理,那么PAC的投加量大约为0.1%(按照国家标准,有效含量为10%),PAM的投加量则为1-3ppm。这意
味着每处理一万吨水,需要投加PAC约10吨,PAM约10-30千克。如果工艺顺序相反,即先进行物化处理后进行生化处理,则上述投加量需要加倍。实际的投加量需根据水的特性进行调整,这通常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微调。
PAC,即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而PAM,即聚丙烯酰胺,则是一种助凝剂。这两种物质通常会联合使用,一般的操作顺序是先添加PAC,然后添加PAM,有时可能还需要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整水的pH值。
这两种物质主要用于混凝沉淀池,即物化处理阶段。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这两种化学物质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水体的絮凝效果,提高沉淀效率,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操作中,由于水质的多样性,具体的投加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总的来说,PAC和PAM在废水处理中的投加量和比例,是根据水的具体性质以及处理工艺要求来确定的。通过科学合理的投加量和投加顺序,可以有效提高处理效果,确保水质达到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