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佛顶尊胜陀罗尼》的实践中,念诵者应专注于“梵音”,即陀罗尼的声音而非意义。
2. 鉴于不同翻译文本中文字的差异,学者们对陀罗尼的正确读音常有疑惑。
3. 建议在念诵陀罗尼时,应适当标注声调以指导正确的发音。
4. 若未正确标注声调,将难以准确学习陀罗尼,这是一项严重的错误。
5. 即便在没有声调标注的情况下,依照文本亦能导出正确的发音。
6. 特别是“口边”字,应使用舌尖发音,而文本中标注的四声——平上去入,应依此方法发音。
7. 无论是佛部陀罗尼真言还是菩萨金刚等陀罗尼真言,都应依照上述方法进行念诵。
8. 想要学习梵音念诵的人,首先应当学习梵音的基础。宋代学者赞宁在其作品中提到,早期的陀罗尼翻译鲜有注音,而唐代的翻译则明确了发音,这样的改进使得咒语的持诵有了验证,反映了古时的传统至今仍值得遵循。刘继庄在《新韵谱》中提到,自明代中叶起,等韵学兴起,许多寺庙甚至有专门教授韵学的和尚,这表明历代祖师已经使用“悉昙声韵梵音”之学来教导学人,在当时,唱颂“悉昙梵音”是开悟的重要途径之一。宋代学者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指出,梵僧能够通过咒语通亮宴过实现雨、召唤龙等,显示了咒语的神秘力量,但这种力量需要按照咒语的“原音”来持诵才能完全显现。《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记载一例,咒语的效力不在于音准的准确性,而在于持咒者的真诚与精进。即便发音不够准确,也可能有感应,但效果可能不如完全准确的发音。故事中,一位王居士连续念《佛顶咒》六年未见亡父母,后来一位老翁告诉他,咒语失效的原因在于翻译的误差和咒词的脱落,老翁口授正确的文句后,居士终于见到了已故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