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飞的《满江红》中写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耻辱未雪的悲愤与收复失地的决心。
王昌龄的《出塞》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此句寓意只要英勇将领在,敌人便无法越过阴山侵犯。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中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表明诗人愿意为国效力,不求生还,只愿为国尽力。
文天祥的《扬子江》中写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人的志向如同磁针石一般,坚定不移地指向南方,意在表明其收复失地的决心。《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抵御外侮的决心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以诗言志,以诗明志。
在当今时代,虽然国家强大,但文人墨客依然能从这些诗词中汲取力量,继续传承这种精神,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诗词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