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奴法典是源自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文献。这部法典是根据《吠陀经》的内容和传统的习俗规则制定的,也被称为《摩奴法论》。它传统上被归功于“人类的始祖”摩奴,因此得名。然而,实际上,这部法典是由婆罗门教的祭司们根据吠陀经文和既定的传统规则编纂而成的。摩奴法典的内容非常广泛,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也有说法认为是在公元后的最初几个世纪完成。现存的摩奴法典包含12章,共计2684条。
第1章讲述了创世神话;
第2至6章讨论了婆罗门教徒在四个生活阶段的规范行为;
第7至9章涵盖了民法、刑法、婚姻制度以及继承法等主题;
第10章专注于种姓法律;
第11章讲述了赎罪的方式;
第12章则涉及到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的理念。
在这部法典中,法律条文占据了全书大约1/4的篇幅。摩奴法典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广泛涉及各个领域,为研究古代印度的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它的影响力甚至扩展到了缅甸、泰国、爪哇和巴厘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