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1.5%-2.0%,总量达到1200至1300克,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其余1%则存在于体液及软组织中。血液中钙的比例为0.1%,其离子态形式能够促进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帮助伤口处的血液凝固。钙在多种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能够活化ATP酶,维持肌肉的正常运动。
对于儿童而言,缺钙可能导致软骨病,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则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症。这种病症会导致骨质异常增生,增加受伤后出血不止的风险。钙还具有镇静作用,有助于神经刺激的传递和放松,甚至可以代替安眠药,帮助人们更快入睡。然而,缺钙会导致神经紧张、情绪波动和失眠。钙还能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防止有害细菌、病毒或过敏原等进入细胞内部。此外,钙还能帮助减轻疲劳,加速体力的恢复。
钙的推荐摄入量为0.8至1.0克,建议值最好在1.0克以上。这是因为多余的钙可以储存在长骨两端的组织中,以便在需要时使用。同时,可溶性钙可以通过体液的排出而被排出体外,尤其是在体内磷含量过高时,钙的吸收会受到影响。磷也是人体中含量丰富的矿物质之一,总量约为400至800克,仅次于钙。80%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大部分集中在各种细胞内液中,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大的阴离子。
磷是构成骨质和核酸的基本成分,也是代谢中的重要能量储存物质和细胞内主要的缓冲物质。缺磷不仅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软骨病和骨质疏松等病症,还会干扰体内核酸的合成,影响DNA和RNA的生成。人体每日所需的磷摄入量为0.8至1.2克,可以通过食物获得满足。值得注意的是,饮用水中的磷含量对人体健康并无明显影响,但在水体中,磷的过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对水生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