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田可以分为上丹田——脑门,中丹田——心窝,下丹田——肚脐眼下(即小腹)。所谓的丹田之气,即“气沉丹田,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这是歌唱中一种通过胸腔、横膈膜和腹肌相互配合进行呼吸和控制气息的方法。
这种呼吸方法形象地被比喻成打气筒或注射器,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就像管筒,横膈膜就像活塞,通过活塞的上下运动来吸入和排出空气。胸腹式的呼吸法则类似于这种运动过程,但更加复杂。吸气时,不仅依靠横膈膜的下降,还要依靠肋骨的运动,使胸腔扩张,将气息吸入肺部。呼气时,不仅依靠横膈膜的上升,还要依靠腹腔的压力,将肺吸入的气息呼出。同时,呼出的气息需要保证声带获得适度均匀的空气压力,这样才能有利于歌唱发声。
吸气时,要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胸部和两肩要放松,避免抬着。吸入的气息会使下部肋骨附近扩张。由于横膈膜下沉,腹部会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越往下膨胀度越小。小腹侧要收缩;背部也有感觉,脊柱虽然是不动的,但其两侧是可动的,且必须扩张。吸气量不能过深或过浅,过深容易造成人为的压力,使声音僵硬;气吸得太浅则会憋在胸部,造成声音的单薄、发漂,还会引起喉头和颈肌的紧张。但气息必须吸下去,只有下得去,声音才上得来,正如古代唱论所说:“气沉于底,声灌于顶”。
呼气时,歌唱用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横膈膜在呼气时仍要保持吸气时下沉的状态,不能一下子放松,只能是逐步放松。要努力控制气息徐徐地吐出,做到有控制的呼气。同时要注意节省用气,要在需要换气的地方换气,不能随意换气。气息应该和声音同时出来,避免气息单独流出来时发出的声音。这种有控制的呼气,需要长期锻炼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