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价值点通常不涉及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价值点是指建筑从构思、设计、建造、运营到最终拆除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价值点。这些价值点通常不包括以下方面:
1. 文化价值:建筑物的文化价值指的是其对文化遗产和历史传承的贡献。尽管建筑物的文化价值可能会在其全生命周期价值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通常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概念,需要单独考虑和评估。
2. 情感价值:建筑物对居住者和使用者产生的情感价值,例如个人情感依恋等,是难以用经济和环境因素来量化的。例如,一个家庭可能对其住宅有深厚的情感依恋,这种价值在全生命周期价值点评估中往往被忽略。
建筑全生命周期价值点是一个全面考虑建筑物在经济、环境、社会和健康等方面影响和贡献的概念。它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和衡量建筑物的价值和可持续性。
建筑全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规划定义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规划、标准化和准备工作。数据的定义应基于实际需求,从项目角度来看,业主和管理方的需求是最终的数据需求。从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则是各企业级需求。
2. 设计收集阶段:在这个阶段,重点是确保数据的执行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大多数工程师目前的工作都集中在这个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具的发展,这个阶段的方法和效率都在不断提高。
3. 施工交互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涉及数据交互过程和技术。不同软件工具、不同的软件系统平台、各种控制系统等需要使用相同的数据源,并需要交互接口才能被识别和处理。这个阶段需要强大的底层软件开发能力,并且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通常,只需熟悉相关标准并了解交互逻辑即可。
4. 维护阶段:这个阶段涉及持续不断的数据管理,包括设计数据的更新、补充、优化以及新应用的支持等。某种程度上,这个阶段包含了前面提到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