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并非单纯取决于含绒量的百分比。实际上,80%到95%的含绒量通常能带来更好的保暖性能,同时成本也更为经济。因此,市场上很少见到100%含绒量的羽绒服。
羽绒之所以能够提供出色的保暖效果,是因为其独特的三维结构。高质量的羽绒服往往非常蓬松,因为相同重量的羽绒能够固定更多空气。大量的羽绒细丝交错在一起,形成隔热保护层,有效隔绝外界的冷空气。
然而,100%含绒量的羽绒服存在一个致命缺陷。这些羽绒服仅含有绒而没有羽,无法有效地存留空气,导致其既不柔软也不保暖。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羽绒服时需要特别注意。
在确保含绒量的前提下,不同地区的羽绒服需求有所不同。南方成人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100克以上,而北方的羽绒服则需达到200克以上。然而,市场上的很多品牌羽绒服含绒量虽然能达到90%左右,但充绒量却远低于标准。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仔细甄别这两个“绒量”概念。
正规品牌的羽绒服通常标称含绒量为80%,这意味着其中80%是朵状羽绒(鹅鸭),另外20%则是填充用小羽毛(鹅毛片8公分左右,鸭毛片6公分左右)。这些毛片专门用于填充,也可以单独填充羽绒枕、羽绒被、羽绒垫等产品。
国内市场上存在许多从事羽绒服翻新及生产劣质低档羽绒服的现象。这些羽绒服多使用填充用绒、毛片作假,甚至使用回收绒、飞丝、扫地毛等劣质材料。摸起来软软的羽绒服往往含有假货,其中毛片多为刀翎切割打卷软化而成,且缺乏完整的小羽毛。
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应注意,柔软并不是衡量品质的唯一标准。摸不到小羽毛的羽绒服往往质量不佳。因此,选择时需仔细甄别,以确保购买到真正优质的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