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瞪口呆,汉语成语,读作[mù dèng kǒu dāi],形容人因惊讶或恐惧而发愣的状态。此成语源自《敦煌变文集》中的一句描述:“朱解低头亲看札;口呿目瞪忘收唇。”这表明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用“口呿目瞪”来形容某人因惊讶或恐惧而呆滞的样子。
在现代汉语中,目瞪口呆一词被广泛使用,例如:“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吓得目瞪口呆。”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弟弟因花瓶被打碎而感到极度惊讶的情景。
目瞪口呆的近义词包括:忐忑不安、呆头呆脑、哑口无言、惊惶失措、理屈词穷、惊慌失措、呆若木鸡、瞠目结舌、张口结舌、目定口呆、目瞪口哆、目瞪口张、目瞪口歪、目瞪舌挢、瞠目咋舌、瞪目结舌等。这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反义词方面,目瞪口呆的对立面是:神色自若、从容不迫、气定神闲、泰然自若、淡定自若等。这些词语则形容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镇定的态度。
成语“目瞪口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在惊讶或恐惧时的表现,其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限于描述人物的反应,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特定场景下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