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房作为农场的重要生产部门,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生产效益。其中,母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在母猪进入产房前,需要对产房进行全面清扫、高压冲洗和消毒,干燥5-7天后才能进猪。检查产床平整度,确保不会伤害母猪,并检查电源、插座、开关等是否安全。同时,还需检查供水管道、水阀以及水嘴是否漏水,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理。供暖和通风系统也需完好,以确保良好通风,避免贼风进入。
母猪进入产房前需对猪体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按预产期提前4天左右转入产房。上床时应慢慢驱赶,轻轻拍打引导前进,避免使用棍棒或生拉硬拽。对于初产母猪,可以使用经产母猪带领前进或用饲料诱导进入产房,分批次赶入,防止惊慌和拥挤。
母猪进入产房后,继续按妊娠后期饲喂标准进行,每日喂两次。预产期前3天开始减料,每天减少10-20%,直至分娩。对于体况不良或乳房肿胀不明显的猪,可喂1.5公斤。分娩前3天减料主要是为了防止产后腹压降低、便秘、不食而造成的无乳,同时防止母猪泌乳过多或乳汁过浓导致仔猪下痢和乳房炎。
分娩后第2天减少饲料,对产后虚弱、不愿站起的母猪,可轻轻拍打或撒饲料和水诱导其站立,保证正常泌乳。产后第3天起逐渐加料,7天后自由采食,每日3次,夏季夜间再补喂一次,防止膘情损失,保证泌乳及断奶后正常发情。
分娩前需保持室温在28℃左右,仔猪保温灯下的温度为31-34℃,湿度65-75%。产床、保温灯、窗户、地板等需保持干净干燥,撒生石灰等消毒。保持产房安静,减少噪音,保证良好通风,无贼风,每天清理粪便。母猪腹部、乳房、阴户附近的污物需清除,并用消毒液清洗。准备好产仔记录工具。
母猪分娩前表现为阴户肿胀、尾根塌陷、乳房肿胀发亮,有时可挤出少量乳汁;行动不安、食欲减退;频繁排尿或排零碎粪。当最后一对乳头挤出多量乳汁时,几小时内将产仔;当阴户流出粘液或胎粪时,即将产仔。
仔猪出生后,立即将其口腔、鼻腔内和身体上的粘液清理干净。将脐带内的血向仔猪腹部挤压,5厘米处用指甲掐断,出血严重还需用消毒过的细线结扎。将小猪放在保温灯下,待其毛干后再吃奶。对于出生体重过低的仔猪,需帮助其吃足初乳。出现假死症状的仔猪应及时抢救。
母猪超过预产期3天还未产仔症状,需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引产,通常是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注射后24小时左右能顺利产仔。母猪的正常产仔间隔为5-20分钟,产程约2-5小时,根据母猪体况、胎次有所不同。间隔20分钟或更久未产仔,需注射催产素或实施人工助产。
助产时首先剪短指甲、磨光,手和手臂需清洗消毒,对母猪阴户和臀部清洗消毒,再涂润滑剂实施助产。产仔结束后半小时内胎衣开始产出,不要用手拉胎衣,防止子宫内膜受损感染。若胎衣长时间未排出,可注射催产素加快排出。胎衣排完后,清理死胎、木乃伊等。
产后需观察母猪行为,测量体温,检查排出物。母猪产仔后通常会安静躺下或哺乳,偶尔颤抖,体温38.5-40℃,阴户可能流出乳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若出现强烈努责、阵缩、起卧不定、阴户流出脓稠深色分泌物,可能是产仔未完全、胎衣未排或产后感染。需进行相应处理和治疗。
产后护理重视“产后一针”,即在母猪产仔后6小时内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或青霉素,连用两天。助产后的母猪护理尤其重要。若母猪体温升高,阴户排出浓稠深黄色分泌物,可能是产后子宫感染。及时恢复母猪采食,保证泌乳。对长时间无食欲的母猪进行适当调理和治疗,针对乳房炎、产褥热、产后无乳或少乳等疾病进行对症治疗。
产房母猪需及时接种疫苗,并做好记录。定期检查母猪健康状况,确保其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