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其中“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最为常见。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比“乾隆年制”四字款出现频率更高。楷书款通常用于彩瓷,而篆书款则更多出现在“大清乾隆年制”上,且多于楷书款。
“大清乾隆仿古”款主要用于仿古瓷,青花篆书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在足内书写篆书六字横款。
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相似。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
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
“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
民窑款也多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但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相比差距明显。
堂名款和花押款在乾隆时期非常流行,如“和晖堂制”、“旭华堂”等,部分堂名款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外销瓷一般不落年号款,而乾隆仿明代款识则包括“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
乾隆时期的匾额也具有独特意义,如翊坤宫的匾额为“懿恭婉顺”,景仁宫为“赞德宫闱”,钟粹宫则有“淑慎温和”和“德成柔顺”等。
景阳宫的匾额为“柔嘉肃敬”,永和宫为“仪昭淑慎”,延禧宫则为“慎赞徽音”,这些匾额体现了当时宫廷的文化和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