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娘子,一种外形与蝉相似但体型较小的昆虫,主要分布在中国多个省份。它生活在丘陵地带,成虫栖息于低矮的树丛中,若虫则生活在未开垦的砂质土壤中。红娘子在6~8月间活动频繁,此时捕捉最为适宜。捕虫时需戴手套及口罩,因其能分泌毒液刺激皮肤,引起发泡。采集后,红娘子会被蒸死或烤死,然后晒干,成为药材。
红娘子的干燥虫体呈长圆形,尾部较狭,头部及胸部呈黑色,唇基朱红色,腹部血红色,可见8个环节。其翅2对,长大而有光泽,前翅黑色,后翅褐色。红娘子含有斑蝥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攻毒、通瘀、破积的功效。外用可治疗瘰疬、癣疮,内服则用于治疗血瘀经闭及狂犬咬伤。
红娘子在古代文献中常与樗鸡混淆,现代则认为两者为不同科属。樗鸡体型较小,体表及翅附有白色蜡质,头狭小,淡褐色,前胸背板淡褐色,中央有隆起线,小盾片三角形,颇大,暗褐色。前翅革质,基半部淡褐色,稍带绿色,存黑斑20余枚,翅脉白色;后翅膜质,基部呈红色,上有黑色斑纹,腹部宽大,尾端逐渐狭小。这两种昆虫多群栖于樗、榆、刺槐、桐、枫、女贞及多种果树上,吸食树液,为林木之害。
红娘子在药理上具有一定的毒性,内服需谨慎,体弱及孕妇忌服。其炮制方法为拣净杂质,除去头、足及翘,用米同炒至老黄色,取出,筛去米粒即成。红娘子的性味为苦辛,平,有毒,归经为厥阴经。其主治包括心腹邪气、阴痿、腰痛、下气、行瘀血、月闭、瘰疬、散目中结翳、疗猘犬伤等。
红娘子的使用方法多样,外用时可研末敷贴或调涂,内服时需炒炙后研末入丸、散。对于瘰疬结核,可用红娘子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钱,硇砂一钱五分,黄丹五分,为末,糯米粥和作饼贴之。治疗横痃便毒,可用鸡子一个开孔,入红娘子六个,纸包煨熟,去红娘子,食鸡子,以酒下。治疗疯狗咬伤,则可用红娘子二个,斑蝥五个,青娘子三个,海马半个,续随子一分,乳香、沉香、桔梗各半分,酥油少许,为末,分服。
关于红娘子还有一副有趣的对联,上联为“大将军上战场身披穿山甲”,下联为“红娘子坐花轿头戴金银花”。其中,“大将军”药名蜣螂,江湖人称“屎蛒螂”,“穿山甲”“红娘子”“金银花”也是药名。大将军上战场作战披穿山甲保护自己,红娘子坐在花轿中戴金银花为了出嫁。此对子趣味盎然,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