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识字教学应结合儿童熟悉的语言材料,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注重方法指导,力求学以致用。教师应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提高识字效率。在游戏“开火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读出生字,既锻炼了反应能力,又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另一种游戏“摘果子”,将字词写在果子图片上,让学生上台摘下后认读生字,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猜字谜识字法将识字与猜谜游戏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八只脚——趴”、“十八张嘴——杏”等谜语,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儿歌识字是另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例如,在教学形声字“睛、晴、请、情、蜻”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基本字“青”,然后根据字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学生会编出这样的儿歌:“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例如,读记笔画法,即独体字、合体字的难易部件按书写笔画顺序边“书空”边读出每个笔画名称。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和笔顺。
此外,部件分解法和字形分析法也是有效的识字方法。部件分解法是指以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部件名称的方法。而字形分析法则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