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什么是归一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1-29 09:15:49
文档

什么是归一

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莲池大师曾引用镜子来作比喻,用以形容心的作用,以此使人对心的概念有所领会,但并不意味着心真的如镜子般。以镜子为例,镜子不因物体的存在与否而改变其本性,同样,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这正是用镜子来比喻心的原因,但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如镜子般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除此之外,佛教中还有以宝珠喻心的说法。宝珠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其本性,与心的本性相似,以此来说明心的妙用。当然,无论以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推荐度:
导读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莲池大师曾引用镜子来作比喻,用以形容心的作用,以此使人对心的概念有所领会,但并不意味着心真的如镜子般。以镜子为例,镜子不因物体的存在与否而改变其本性,同样,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这正是用镜子来比喻心的原因,但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如镜子般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除此之外,佛教中还有以宝珠喻心的说法。宝珠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其本性,与心的本性相似,以此来说明心的妙用。当然,无论以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佛教中的“归一”,其“一”代表“一心”,即万法唯心所现的真如本心。在佛教中,一心还有许多名字,如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

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莲池大师曾引用镜子来作比喻,用以形容心的作用,以此使人对心的概念有所领会,但并不意味着心真的如镜子般。

以镜子为例,镜子不因物体的存在与否而改变其本性,同样,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这正是用镜子来比喻心的原因,但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如镜子般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

除此之外,佛教中还有以宝珠喻心的说法。宝珠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其本性,与心的本性相似,以此来说明心的妙用。当然,无论以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在佛教中,归一的“一心”不仅是对心灵的修行,更是对万物本质的理解。它让我们认识到,一切现象的背后,都是同一个本源,这个本源就是一心。通过修心,我们能够达到对这一本质的深刻理解,从而实现心灵的归一。

文档

什么是归一

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莲池大师曾引用镜子来作比喻,用以形容心的作用,以此使人对心的概念有所领会,但并不意味着心真的如镜子般。以镜子为例,镜子不因物体的存在与否而改变其本性,同样,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这正是用镜子来比喻心的原因,但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如镜子般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除此之外,佛教中还有以宝珠喻心的说法。宝珠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其本性,与心的本性相似,以此来说明心的妙用。当然,无论以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