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言文中,“除”字的含义丰富多样。它有“chú”、“zhù”、“shū”三种读音,每种读音又承载着不同的意义。
首先,“除”字的“chú”读音,指的是宫殿的台阶。例如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这里的“除”即指此。
其次,“除”字还有“泛指台阶”的含义。在宋代叶适的《王氏读书堂》诗中:“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这里的“除”指的就是台阶。
另外,“除”字还可以指“阶梯,楼梯”。在《文选·班固〈西都赋〉》中有:“周庐千列,徼道绮错,辇路经营,脩除飞阁。”这里的“除”即是阶梯之意。
“除”字的另一个含义是“清除,去除”。《书·微子之命》中记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这句话中的“除”即指清除。
“除”字还具有“扫除,打扫”的含义。《左传·昭公三年》:“自子之归也,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这里的“除”即为打扫之意。
“除”字还指“驱除;肃清”。《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记载:“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这里的“除”即是驱除之意。
“除”字的“chú”读音还有一种含义是“除去杂草并堆土以便筑坛的平地”。《左传·昭公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于除。”这里的“除”即是除去杂草并堆土以便筑坛的平地。
“除”字还具有“修治;整治”的含义。《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这里的“除”即是修治之意。
“除”字的“zhù”读音,指的是“给予;赐予”。在《诗·小雅·天保》中记载:“俾尔单厚,何福不除。”这里的“除”即是赐予之意。
“除”字还有“除去,不计算在内”的含义。《齐民要术·作酢法》中记载:“大麦酢法:七月七日作。若七日不得作者,必须收藏;取七日水,十五日作。除此两日,则不成。”这里的“除”即是除去之意。
“除”字的“shū”读音,指的是夏历四月的别称。在《诗·小雅·小明》中记载:“昔我往矣,日月方除。”这里的“除”即是四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