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膏剂是一种外用制剂,通过将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形成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这类制剂在皮肤或黏膜上易于涂敷,主要功能包括保护创面、润滑皮肤以及局部治疗。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软膏剂的基质、皮肤安全性及制备方法不断改进,其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软膏剂的成分主要包括活性成分、基质和添加剂。添加剂如防腐剂、助溶剂、乳化剂等含量相对较少,根据具体需求来添加。常用基质包括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和凝胶剂基质。油脂性基质如凡士林和液体石蜡,能够形成油膜防止水分蒸发;乳剂型基质如硅酮,具有防水功能;水溶性基质如聚乙二醇,易于水洗且不易堵塞毛孔;凝胶剂基质则由天然树胶或合成聚合物组成。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合法、熔合法和乳化法。研合法适用于基质稠度适中或主药不宜加热的情况,是常用方法之一。熔合法则适用于含有不同熔点基质或主药溶于基质的情况,通常用于软膏剂的制备。乳化法则专用于乳膏的制备,需将油脂性和油溶性组分加热至相同温度后混合搅拌。
乳剂型基质根据乳化剂的化学结构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基质。其中,阴离子型基质较为常用。水溶性基质如聚乙二醇基质,具有易于水洗、不堵塞毛孔等优点,但与某些药物如苯酚会产生配伍禁忌。
制备软膏剂时,需根据软膏剂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不同基质的熔点不同,需按照一定顺序加热熔化。乳化法则需将油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相同温度,再进行混合搅拌,直至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