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砂舞的技巧在于对镜练习,随着时间的积累,自然会找到感觉。扭胯时,全身需用力,避免仅扭动屁股,上身需保持挺拔,两脚紧贴地面,动作中要有停顿,这主要依赖于长时间的练习。观看他人的表演可以学习技巧,但不要刻意模仿。
用胸部两侧的延伸带动胯部移动,确保在扭胯过程中不松胯。砂舞的扭胯动作呈8字形横向扭动,从左前、左旁、左后、右前、右旁、右后进行。扭胯时上身要有拉撑的感觉,避免"坐胯",每次落脚后应有"出胯"动作,为下一步的出步做准备。
整个扭胯动作应连绵不断,脚部、胯部与动作的配合需贯穿始终,扭胯动作要柔和。从左前到左后,再从右前到右后,形成外柔内刚的效果。不懂时,可以请教小砂师傅。
砂舞起源于防空洞等地下建筑,这些舞厅因此被称为"洞洞舞厅"。砂舞的名称来源于"贴面舞",男女双方在舞池中搂紧不动,下身敏感部位紧密接触,上下左右反复摩擦,如同砂轮打磨物件,因此称为"砂舞"。
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对类似场所的打击力度加大,砂舞舞厅及从业人员数量急剧下降。后来,一些地方规范了砂舞行为,使正规砂舞舞厅得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