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加激励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类型,其计算方式主要基于实际成本以及预设的激励费用。在这种合同下,卖方在履行合同时发生的所有合法成本将得到报销,同时,当卖方达到合同规定的绩效目标时,还将获得额外的激励费用。
具体来说,成本加激励合同的计算通常涉及几个关键要素: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目标费用和激励费用。目标成本是双方在合同签订时预估的成本,实际成本则是卖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目标费用是双方预先设定的,作为卖方完成合同工作的基本报酬。而激励费用则是根据卖方的实际绩效来计算的,通常与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差异有关。
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个项目的目标成本为100万元,目标费用为10万元。双方约定,如果卖方的实际成本低于目标成本,那么节约的部分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成,其中80%归买方所有,20%作为激励费用支付给卖方。反之,如果实际成本高于目标成本,那么超出的部分也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担,其中买方承担20%,卖方承担80%。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卖方的实际成本为90万元,低于目标成本10万元,那么根据合同规定,卖方将获得的激励费用为节约部分的20%,即2万元。因此,卖方总共将获得的付款为实际成本加上激励费用,即92万元。通过这种方式,成本加激励合同旨在激励卖方更加高效地履行合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成本超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