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策·秦策三》记载:“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句话意味着无论获取的是多少,都能转化为自己的利益。后来,“得寸得尺”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能够得到多少就尽量去争取多少,不必过于计较得失。
在清末时期,薛福成在《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中提到:“惟须认定主见,中外一意,合力坚持,得寸得尺,相机筹办,必可循序就范。”这里的“得寸得尺”同样体现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应灵活应对,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
“得寸得尺”的含义,不仅限于政治和外交领域,在商业、投资、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时,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尽可能多地获取资源和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得寸得尺”并不意味着盲目追求,而是在认清形势、合理评估的基础上,把握每一个可以争取的机会。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或集体利益的同时,要兼顾长远和大局,避免因为眼前的小利而忽视了更大的目标。
总之,“得寸得尺”这一成语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行动的指导。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灵活运用这一理念,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挑战,争取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