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旅”参赛项目应当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脱贫展开,不仅仅关注项目的商业价值,更需考虑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这要求参赛者不仅着眼于当前的项目实施,还要考虑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推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帮扶品牌和区域。
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需通过师生共创、校地协同等多种方式,确保项目的长期对接,使之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扶贫活动,而是真正将乡村振兴理念融入现代视野,利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实现长久发展。
评审时,将从四个关键评价点进行考量:团队实力、项目实效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评审维度包括科技含量、团队能力、商业模式、资金投入、市场规模及资产轻重等六个方面。其中,科技含量越高,团队能力越强,商业模式越创新,资金投入越少,市场规模越大,资产越轻,项目得分越高。
对于参赛项目,需突出其商业性和时代性,明确描述产品或服务的内容,阐明其解决精准扶贫或乡村振兴问题的独特价值和技术优势。项目应能够对接乡村实际需求,明确市场规模与解决办法,提供清晰的盈利模式和推广计划,同时展示核心团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分项包括项目拥有商标专利、经营数据、自主研发成果、原型产品、优秀团队和特别创始人等。
在路演答辩环节,需回答评委提出的六个核心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是你解决,解决方案及优势,团队成员介绍,项目进度,未来规划和发展。回答问题时应注重技巧:仔细聆听问题,坦诚面对,直接回答问题,不理解时重新确认,由最熟悉项目的成员回答,简明扼要,注意语速和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