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直接生吃竹笋,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草酸,这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为了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在食用前应将竹笋煮熟煮透,以去除草酸。竹笋生吃可能会导致中毒,若处理不当,新鲜竹笋中的有毒物质氰化氢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竹笋必须充分煮熟后才能食用。通常情况下,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过半根新鲜竹笋。
春笋虽然营养价值高,但其粗纤维素含量较多,大量食用难以消化,特别是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应避免大量食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新鲜竹笋切成薄片,放在淡盐水中煮八至十分钟,然后根据个人喜好做成各种菜品。
值得注意的是,竹笋不宜与羊肝同炒食用。患有尿道结石、肾结石、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慢性肠炎、脾胃虚弱等疾病的患者也不宜多吃竹笋。
理论上,竹笋类植物含有一种叫生氰葡萄糖苷的毒素,未经烹煮或未煮熟时,毒素会转化为不同物质,其中包括氰化氢,它能破坏细胞的呼吸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这类食物的中毒症状包括喉道收紧、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甚至可能死亡。
美国普度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指出,虽然竹笋中的氰苷全部水解,释放出氢氰酸,最高每公斤可以释放出8000毫克,而100毫克就差不多能毒死一个人。但实际上,很难全部释放,所以一般不会导致中毒。即使只转化一部分,也足以引起惊恐。因此,为了安全起见,竹笋一定要充分煮熟煮透后才能食用。
总之,为了健康着想,竹笋应该煮熟后食用。正确处理和适量食用竹笋,可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