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形象生动而感人。父亲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戴着黑布小帽,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攀着月台,努力地向上缩着脚,肥胖的身体微倾。父亲的背影让作者流泪,他赶紧拭干,怕被父亲看见,也怕被旁人看见。作者描述父亲过铁道时的动作,细致入微,生动刻画了父亲的慈爱与不易。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同样令人难忘。他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但他的眼睛依然湛蓝,毫无沮丧之色。老人的衬衫上打了无数补丁,但他的肩膀依然强健,脖子壮实。他的双手因拉大鱼而留下深深的伤疤,这些伤疤像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样古老。老人的头非常苍老,但他的眼睛依然蓝得像海水,充满愉悦和不屈。
朱自清在《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描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西洋人。他戴着平顶硬草帽,长圆的小脸在帽檐下露出,白中透红的面颊,金黄的长睫毛,展现出和平与秀美的特点。作者对孩子的喜爱溢于言表,尽管孩子不肯到家中,但作者还是用眼睛凝视着,一回,两回,十回,几十回。作者认为,孩子不会抗议,最多只是看向母亲,这让作者可以大胆地凝视。
两位作者笔下的老人和小孩,都充满了温情与坚韧。朱自清笔下的父亲,虽瘦弱却充满关爱,圣地亚哥虽饱经风霜却坚韧不屈,而小西洋人则如同天使一般,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朱自清对父亲的描写充满了细腻的情感,父亲的背影成为了作者心中永恒的记忆。而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则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渔夫,他的坚韧和不屈令人敬佩。朱自清对小西洋人的描述,则充满了童真的美好,令人感到温暖。
无论是父亲的背影,还是老渔夫的眼神,亦或是小西洋人的纯真,这些描述都让人感受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也让读者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