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提出的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紧密相连,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从群众中获取实践经验和智慧的过程;而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则是将这些智慧和经验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正确领导和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保障。通过这一方法,可以集中群众在实践中产生的智慧和意见,制定出既符合实际又符合群众需求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并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完善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
反之,如果偏离了这一群众路线,就无法真正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激发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会导致失败。因此,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维护党和国家稳定与发展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