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地区居民健康状态、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医疗条件的重要指标。
2. 在全球范围内,亚洲和非洲的人均寿命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欧洲、美洲以及前苏联地区则普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 以美洲为例,美国和加拿大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均寿命在美洲地区居于首位。
4. 大洋洲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由于其高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寿命也处于较高水平。
5. 在亚洲,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1977年,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达到72.9岁,女性则达到78.2岁。
6. 我国的人均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较解放前提高了30多岁,但与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处于中等水平。
7. 东南亚、南亚和西南亚的人均寿命极低,例如,1970至1979年间,越南男性的平均寿命仅为43.2岁,女性为46岁。
8. 除了关注人均寿命,苏联还通过统计60岁以上老人中超过80岁的人口比例来衡量长寿水平。这一指标能够排除婴幼儿和青少年死亡率及出生率对人均寿命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地区的长寿状况。
9. 例如,苏联的高加索地区,每1,000名60岁以上老人中超过80岁的比例超过140人,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长寿地区。
10.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比例以及65岁以上人口比例作为衡量社会人口结构的重要指标。当一个社会的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7%时,该社会被认定为进入老龄化社会。